《創意提問力》閱讀心得: 你只要問對問題,事情已經解決8成了

人在思考的時候最帥了

「我覺得你應該繼續做這份工作,畢竟薪水很不錯。」

這時候有兩個選擇

一個是「你說的對,雖然做的不是很愉快,但還是先繼續做下去好了。」

另一個是「難道我只想追求高薪的工作嗎?我到底想要追求什麼?」

你可以看出質量的差別嗎,光提問就可以讓結果翻轉,一個是默認眼前的情況,一個則是從眼前鑿出更多的道路,擁有更多的可能性。

但回頭想想,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很常去提問嗎?又或者說,我們根本沒有提問的習慣。

什麼東西阻止你提問了?

只尋求正確答案的社會文化。小時候好奇心強烈,看到什麼都會想去一探究竟,路邊的一隻小蝸牛會吸引你蹲下去觀察他;看到一個沒看過的東西,會拉著媽媽的衣角問那是什麼?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好奇心變得不再重要,你只需要把眼前的成績顧好,書中有提到一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進來學校的時候是問號,出去變成了句號。」

學校的體制讓我們追求標準答案,成績是比較好壞的標準。老師負責傳遞訊息,學生負責寫出正確答案,在這樣的體制下,我們又怎麼會養成提問的習慣?即使好不容易提出了一個問題,被他人嘲笑的害怕又讓你卻步,當眾人都認為地球是圓的,你如果說地球是平的,你就是團體中的異類。在先人龐大知識的累積下,我們在做的是不斷追趕先前的知識,但會不會,哪天有個人告訴我們,其實這些基礎科學是錯的?

更重要的是,追求正確答案的社會價值觀導致了我們的過度自信。當你對在上位的人提出質疑,通常會被解讀成帶有敵意,對於這樣的我們來說,自然就會認為,不要提出問題人生還比較簡單吧?這是個負向循環,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這個?

我們必須向創新的企業學習。

創造提問的空間

創造任何問題都能被接受的空間。假如有一天主管過來跟你說,你有什麼問題都可以提出來,你會願意真心的提出來嗎?又或者是當另一個部門的員工向你提出了問題,你可能會因為認為對方不夠專業而排斥對方的問題,所以,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沒有阻礙的空間,書中提到了一個問題大爆發的活動。

  1. 提出目前所遇到的挑戰,邀請一群人,最好是不同領域的,彼此觀點會有更多激盪。
  2. 開始提問,不帶任何觀點的去寫下每個問題,也不要回答問題。
  3. 開始分析,找出能帶給公司新觀點的問題,並問自己為什麼這個問題重要?
  4. 替問題找尋解決辦法,要做出哪些實際行動

其實就是實踐版的腦力激盪,這個活動的精隨是,量大於質,而且透過不同領域的人來提供想法,打破自己思考上的盲點,活動結束後你也不會立馬找到正確答案,而是要不斷承認自己可能有錯誤,並在當中不斷的修正自己,讓自己沉浸於犯錯的環境,去感受錯誤。你甚至必須培養社交場合出糗的勇氣,當別人下次質疑你的時候,你應該要很大方的說,請繼續,逐漸地,你會打造更好的心智模型。

你需要的是持續灌注能量直到答案慢慢浮現出來。

持續提問的能量

用實踐和提問持續灌輸能量。當你提出好的問題,你可能會感到興奮,答案好像呼之欲出,但這時候你還需要理性的實踐步驟來持續讓問題能被延續。

核心問題會一直改變,但這沒關係,問題本來就是不斷從變化角度思考之後,產生不一樣的答案,讓自己處在”不那麼正確”的狀態下,經常自我反思,有關於怎麼思考問題,在我前面 HsinWei 「以人為本的思考學」有講到如何思考創新,大家可以去前一篇看看。

所以如何培養解決所有事情的能力?提問+實踐+持續反思

而且當你提出適切的問題的時候,你已經在成功的路上了。

美國太空總署工程師Adam Steltzer 從事噴射推進實驗室的工作時講過,在這裡,由一群瘋的很對的人在想辦法完成讓探測車登陸火星。

他們瘋了嗎?我想這些科學家已經給了你答案。

#迴傳創業紀錄EP2#you are still fucking young

「該重新營運了吧。」我說

一直到最近這幾個禮拜,店家解封開始有了些曙光之後,迴傳影像的拍攝也漸漸回到了正軌。

其實剛開始創業初期能拍攝的機會有限,影像業又是非常靠人脈的一個行業,到目前為止大部分都是靠身邊朋友介紹而獲得一些影片的拍攝案子,畢竟沒有知名度誰願意找你呢?如果是我,我也會這樣子,但你需要耐心,只要讓自己有持續在進步,總會有那樣的幸運突然降臨在你的生活裡,我是這樣相信的。

強者越強,弱者越弱,但當機會一來,你有辦法翻身。當你一開始就擁有了資源,事情總是來的特別容易,相反地,當你處在相對劣勢的起跑點,你只能靠著你的信念去補足,但重點是,你一但放棄,機會就沒了。就像最近的奧運比賽,平常選手們乏人問津,每天起床要面對的就是不斷重複的訓練項目、精神上的壓力、身體受傷的挫折,或許讓他們好幾次都想要放棄走運動這條路,但我們沒有本錢放棄。

「欸,又被拒絕了。」我對小安講

小安是我的創業夥伴,我跟他是在當兵期間認識的。有時候說來緣分很奇妙,你就是會在人生的某個階段遇到跟你很合得來的人,小安就是。

其實一開始跟他不熟,第一印象也只知道他是一位188公分的巨人,會講到話還是因為他覺得我長得跟他高中某個同學一模一樣,後來輾轉知道他本身就是在做攝影相關的事情,某次聊天中問到他未來規劃是什麼?他說他想要有自己的工作室,我想這是每個做藝術相關產業的人都會有的夢想吧?有個自己個人工作室,裡面要有北歐風的裝潢,辦公桌旁邊有個休息區,放著咖啡機和零食,還是先努力再說好了。

「我就不相信沒有人回應。」我繼續在網路上找著商家名單,一次又一次的推廣自己

失敗不代表你被否定。在我投遞到不知道第幾個店家依然沒得到正面回應時,其實心裡有點小挫折,也問過了幾個朋友,這根本就是再正常也不過的事情,就跟你投履歷一樣,10個可能有9個石沉大海,我立志要當一個打不死的蟑螂。我想到之前有家店曾經說過要考慮一下,於是我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問個結果,還真的被問出個機會來,上禮拜我們也親自到店裡與他們談相關拍攝的事宜。

「欸真的有問有機會欸!」名片盒又順利了少了一張

自己除了很開心之外,也真的知道機會確實需要自己去創造的。

影片還沒拍,但我會繼續保持不怕失敗的精神,希望這次能呈現一個好的作品給大家,也很感謝給我們拍攝咖啡廳的機會,這次在佈光上面下了一點功夫。

最近跟小安聊到創業演說家GaryVee有個口頭禪是:「you are still fucking young.」,但我覺得想做的事情還是趕快做了,如果現在不多為自己多創造一些人生故事,30歲的我可能會對現在的我說young 你媽。

創業待續...

《哈佛的創意美學》閱讀心得: 創意和熱情怎麼來?找到你單純的快樂

「我沒有什麼想法怎麼辦?」

「你覺得怎麼辦?」

「我不知道。」

這是大多數學生會有的反應,當被問到有什麼想法的時候,很多人會回答說我不知道,但你有發現嗎?你不是沒想法,而是你怕提出一個爛點子。

作者說到:「我每天都會蹦出一百個想法,但大多數都十分平庸,可能只有少數幾個稱得上好點子,我不會一一去分說哪個設計好點子跟壞點子,甚至不知道怎麼分,但是我會願意去傾聽自己的想法,分享給願意彼此分享想法的人。」

這是創意的開始,當點子進到腦袋裡,你做的不是扼殺,而是細細品嚐。

先回想一下,小時候,你看到什麼東西會讓你充滿好奇心?在地上緩慢爬行的蝸牛?成功把樂高組起來的成就感?又或者一道數學題目讓你願意花好久時間在嘗試解題?記住這個感覺,這些可能都是你與生俱來的熱情來源。

想到了嗎?你的創意就從這邊出發。

熱情點燃你的創意系統

找到你童年時的天真與熱情。天真在這個社會上往往拿來當作負面的形容詞,代表說妳不夠社會化,背後其實就是在告訴你這世界其實沒有這麼簡單,但是嗎?是不是大人把這個世界想的太複雜,假如說小孩跟媽媽說我以後想當廚師,煮菜給心愛的家人吃,我想大多數的人會說你好天真好可愛,但長大後你就會知道了。

當然這邊講的天真不是說你應該就變得魯莽無知,是因為天真而感受到這樣單純的美好,想要將這樣的美好分享給其他人,而找到你的熱情所在。

西班牙廚神阿德里亞在前往法國進行受訓的時候,因緣際會受到法國名廚馬克西姆的啟發:「創意,就是絕對不複製」

他突然意識到他自己以來都是學習別人的食譜,而開始思索如何重新回歸她對於自己小時候對於家鄉泰隆尼亞美食的體驗,把原本法國高級料理的食譜都丟掉,嘗試以家鄉食材為基底,重新結合法式料理,秉著那股想要將「家鄉味帶給全世界」的熱情,成功打造自己的米其林帝國。

我們可以看到熱情常常就來自生命中一股單純的美好,你或許在品嚐某瓶美酒之後,開始鑽研如何釀造葡萄酒;或許你在某個露營的美好體驗之後,想要開始讓更多人體驗這樣子的快樂,這就是創意的開始。

這是讓你進入創造者循環的原動力。

創造者美學

熱情點燃之後將引發你不斷的創造。創造者循環是個構思、實驗、展示的過程,前面阿德里亞的故事,他構思著如何將家鄉菜結合法式料理,接著他必須進入實驗階段,將他的概念嘗試展示給大眾出來,展示出來後不是個結束,而會開始大家的公共對話,在激盪中產生出新想法,接著再進行下一輪的創造者循環。

這當中你需要做到的是「你知道這個東西很美好,但要如何用大家可以認同的方式展現出來?」我喜歡喝珍珠奶茶,那麼怎麼樣包裝珍珠奶茶才能讓大家愛上它?這就倚賴著你的創造者美學,透過每次的創造者循環,你思考如何讓大家用另一種角度看待這個產品,最終找到與大家產生共同頻率的那種方式。

當然這個過程不會很容易,你需要不斷記得那股簡單美好的感覺,在熱情消退時不斷的提醒著你,這是你的執著。

這份執著更需要有很多人共同推動。

每個人都是創作者的世界

如何將創新的力量發揮得更強大?將一群擁有同樣興趣的人聚在一起。Facebook、Youtube又或者是Blog,你的一則貼文、一支影片又或者一篇文章,都可能對世界的某個人產生影響力,透過網路向大家表達自己的美學體驗,這股能量是好的,因為更多的創新可以讓全世界看到,這也造就很多的創造力社群。

書中就有舉例「美食靜修」的這個活動,將一群廚師、美食家、美食作者聚在一起,設定一個主題,共同訂定一個規則,為食物而創造。

其實這就像是個樂團,大家懷抱著對音樂的熱愛而組在一起,或許大家喜歡的曲風不盡相同,但他們願意為了一個目標而共同創造,這當中透過想法不斷的激盪,不斷的反覆修正,他們可以創造出偉大的音樂。

「我們很少去單純討論創新的單純快樂。」書中最後講到了這句話

我們知道只靠這樣的單純快樂是不切實際的,甚至很可能導致失敗,但沒有懷抱這樣希望的人,你又如何對你的生活產生熱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