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紀錄EP3-想像之所以美好,是因為看不清楚細節》

「對,下次可以這樣做。」這是個很模糊的描述

真正有自己在拍片才會發現一支好的影片得來不易:劇本發想、分鏡圖、燈光配置、人員分工、溝通技巧、臨場反應…等,每個人都充當著一個小齒輪,彼此必須順暢地轉動著才能成就一部偉大的作品。

想當一位好的導演,你必須要有精準描述的能力。

「對,我們下次可以這樣做。」這是個很模糊的描述

但是要怎麼做?我認為很多人行動力不夠來自於「懶得花時間想清楚」,有時候一個概念很好,但在走到執行的步驟就不了了之。就好像是說,欸!下次約吃飯,結果下次見到已經是某個人的結婚典禮了。

魔鬼藏在細節裡。一位導演要比任何一位成員都還要清楚影片在做什麼,角色的情感、做出什麼動作、什麼角度、什麼樣的燈光效果,而且必須要「精準」,你才有辦法要求你的團隊做到你想要的感覺。比如說你要角色做出開心的動作,要告訴他是哪種開心,是雙手舉起來還是單手,是要開懷大笑還是淡淡的微笑,甚至是可以自己下去演出這樣的感覺。假如導演的腦袋中沒有這些東西,還真的沒有人會知道了,這個是我還必須要加強的地方。

日常溝通也需要精準描述。在跟教官聊天的時候他常常提到一件事,有沒有更精確一點的說法?例如你問自己是不是應該要出國唸碩士?更精確一點的應該問說:到國外學習到的知識值得我花這個時間和金錢嗎;我要選擇熱愛的事情,還是薪水高但不熱愛的工作?你可以更精確地問:我的生活不能沒有物質慾還是熱情?當然也可以運用在學習的自我反思上。

學習也需要精準的能力。一段話裡面只有幾個字會是重點, 一個段落裡面只有幾句話會是重點,當你掌握了那些重點,你就掌握了書中大部分想傳達的東西。當我們不願意花時間去精煉出重點、不願意去思考、想清楚的時候,你就不是真正瞭解一樣東西。

想像為什麼會那麼美好?因為妳看不清楚細節。想像自己財富自由的樣子,但沒看到財富自由背後所要先付出的努力;想像自己功成名就的那一天,但沒想到功成名就背後所承擔的壓力。

如果說有一個方法可以改善拖延症,我會說,學習把事情細節描述的更清楚。

《暢玩一人公司》閱讀心得: 如果你還沒開始經營自媒體,現在開始吧

如果只有一個方式,我絕對建議你寫作。

現在隨便叫你說個你/妳喜歡的Youtuber或是部落客你一定可以叫出幾個名字,你有想過自己為什麼會喜歡他們嗎?對,你是喜歡他們這個人,他的人格特質,在自媒體盛行的潮流之下,每個人都有機會經營自己的個人品牌,只要你願意出來分享你的熱情、知識,你就能成為自己的產品。他可以是你的生活日常、你家的阿貓阿狗、知識分享、笑話大師,你不一定要很有料,只要能跟某部分的觀眾有所連結,分享你的熱情,你就有機會累積粉絲。

累積粉絲之後,帶來流量,流量帶來合作以及賺錢機會,這不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工作嗎?只要在家裡拍拍影片、寫寫文章就有收入進來,我想這也是現在一堆人想要進入自媒體行列的原因。但,想也知道沒那麼簡單,如果你已經下定決心成為創作者,可以從哪邊開始?

創作內容從何而來?

你跟創作者的差別只在有沒有分享出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業,也經歷過成功失敗,這些都是你可以拿出來與大家分享的故事。比如說,你可以很喜歡去咖啡廳悠閒的喝個下午茶,然後心滿意足的回家,但你也可以選擇品嚐10家咖啡廳,回家將心得分享到社群媒體上,也是我們常常看到的美食遊記;或者是,你隨手紀錄你的生活,把你每天看到聽到的所思所想寫下來,分享到部落格中,這些都是你的「創作核心」,他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媒體,文章、影片、podcast、簡報等等,只要你喜歡用他們紀錄生活。更重要的是,當你選擇要與別人分享,你自己就是不斷的在學習,就像老師教授學生一般,在備課的過程必須把知識深度內化,甚至延伸學習知識才能帶給學生一堂有品質的課,自己可以變得更強,又可以幫助到別人,為何不呢?

當然,如果開始寫了,都沒有得到回饋你會很沮喪,你需要讓別人看見你。

你不講,誰會看得見你?

要曝光別人才看得到。你應該會常常聽到某個大公司或是電影製作的幕後推手,你說他們會比螢光幕前的人沒有實力嗎?不,他們甚至比老闆或導演還要更厲害,但如果觀眾不知道,不管實力有多好終究不會有人知道,但你要做自媒體可不能有這種心態,別人要認識你,才有可能會帶來流量,最好的方法就是到處露臉。

線上配合線下打造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社群一個極大的優點就是很容易認識別人,某篇文章底下留個言、發表一篇文章被別人分享、看直播時突然被某位明星邀請上去分享,很可能一夕之間突然有幾萬甚至幾百萬個人看過你,這時,如果你是個有內容的人,就會吸引到其中一小部分的人來你的臉書、個人網站瀏覽、按下追蹤,接下來你要做的就是持續提供別人價值,但說到底,你還是個冷冰冰的人。

見面三分情。開頭一開始說到,人們會喜歡你,是因為喜歡你這個人,而不是只是螢幕背後的你,所以為什麼youtuber比其他形式的媒體都還能累積鐵粉,就是因為他們清楚看得到你長什麼樣子而增加了信任感。順著這個邏輯,我們知道線下的經營也很重要,透過實體聚會,大家可以認識最真實的你,只要你是夠有料的人,大家一定搶著跟你做朋友。

對,前提是你要是有料的人。

先讓自己成為別人的貴人,遇到貴人就容易多了

要成為別人的貴人,你要先花大量時間投資自己。經營自媒體必須先有自己的專業,而這個專業絕對不會是垂手可得的,就連網美都必須努力讓自己維持身材、拍照時的笑容,這都是需要長時間培養出來的,更不用說你是分享專業領域上的知識,你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建立自己的一套邏輯系統,這才是你可以真正幫助別人的東西。而當你擁有了這項武器,你再去認識人就容易多了,去參加實體聚會、去認識優秀的講師,誰不喜歡認識某個領域的專家呢?

成為網路創作者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你可以把它看成不斷自我輸出的過程,你把你的生活寫成文章,你會得到更深層的體悟;你把某部電影的心得拍成一部影片,你可能會找到當初沒看到的盲點,簡單來說,你是認真的在過你的生活,光這點你就是不斷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一個人,而且運氣好還可以帶來流量,這種百好而無壞的事情你怎麼還不開始做呢?

寫完這篇,我對自己的認識似乎又更深了一點了。

《超級思維》閱讀心得: 解決一切問題的思維模型

奶油蛋黃牛肉麵如果好吃告訴我

「當你會煮幾道菜,大家出去玩都會找你。當你會煮中式、西式,甚至還會中西合併,這個人厲害了。」

蒙格說:「當你手上只有鐵鎚,那麼你看所有東西都會是釘子。」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是學習「跨領域思考」。

舉例來說,當你想要出一款新的產品,但你只懂的做SWOT分析,你有很大的機會再進入市場後失敗,因為市場變動性太大;當你在與人溝通上面,如果你只會一種溝通技巧,那你很有可能失去經營人脈的機會,畢竟不是任何人都是用同一種溝通方式;當你只認識醬油糖米酒,那麼你可能只做得出中式的料理,因為在你腦袋中並沒有做出結合西式食材的食譜。

之前在「創意提問力」這本書提到過,提出問題是件好事,但如何提出有質量的問題?怎麼樣讓我們可以有更多的思考廣度?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具備「跨領域的思考方式」,當你可以把各領域的知識交叉融合使用,你會開始認為

從《超級思維》這本書我整理出三個我認為最重要的思維模型:

「思考決策、迴避風險、實踐」

#決策思考兩大招

用5why去找到問題本質。toyota大力推崇的5why思考術和Elon Musk所說的第一線性原理思考都是來告訴我們去找到問題的本質,你才能從根本開始解決問題。舉例來說,我以推估消費者心理為示範,比如說uniqlo,為什麼大家喜歡uniqlo?因為大家喜歡平價又時尚的服飾,為什麼大家喜歡平價又時尚的服飾?因為希望在別人眼中留下好的印象,為什麼希望在別人眼中留下好印象?因為人都喜歡被認同的感覺,直到問到問題沒有意義為止,比如說如果繼續問下,為什麼人喜歡被認同?

從這邊我們可以得到問題的本質:人們都喜歡被認同的感覺,所以公司做出更多「讓人被認同」的決策,那麼我們可以估計帶來良好的收益。

問「為什麼」能減少被直覺偏誤的影響。比如說你認為剛剛替你指引路的人會是個有愛心的人嗎?我想大家不會否認,但如果問為什麼指引路的人就是個好人?你就會再進行更多一層的思考。

或者說,我們來反向思考一下。

再以服飾品牌為例,我們不以怎麼做出別人想穿的衣服為目的,而是「要怎麼做出別人不想穿的衣服」。這時你可以想到的答案可能是:難看、沒有自己風格,不符合流行趨勢等等。這麼說來,你只要自己避免這些事情就可以大大減少失敗的機率。或者說,你要怎麼讓自己的人生過的失敗?你只要讓自己避免這些性格就可以過的比一般人順利。

我認為能融會貫通這兩項技能就已經很夠用了。

當然決策不會100%正確,我們需要避免失敗的風險。

#降低風險就是提高勝率

預防決定帶來的潛在問題。任何一項決策不可能是完美的,比如說你是一位公司的老闆,你因為希望員工能持續進步,所以你要求員工要多繳一項學習報告。表面上看起來是合理的,但假如員工不想學,這會徒增員工壓力,導致工作效率遞減,這就是政策帶來的外部性。這時候可以思考如何解決這樣的外部性,比如說給予有做出繳交學習報告的員工免費的按摩卷。

但這樣或許短期有效果,長期下來或許沒辦法養成員工自主學習的文化,我們要避免短視近利。

人們往往被眼前的誘惑所影響,卻忽略長期下來的損害。以上面鼓勵員工學習的政策來看,如果是以外部獎勵為誘因去引導員工自我成長,長期下來無法讓員工養成內在自我成長的習慣,如果以驅動內在學習動機為目標去發想,比如說導入相關講座課程來改變員工的想法或許就會是個還不錯的解決辦法。

但,也有可能這項策略花費大量訓練經費,但是沒有獲得理想中的效果。回到一開始說的「沒有完美的決策」,也帶出了「分散風險的重要性」,只要避免讓你陷入無法承擔的失敗的選項,就可以去嘗試看看。

最後,我們還需要實踐計畫。

#如何有效率地的執行計畫?

專注在重要的事情上面。所謂80/20法則,就是你做的20%的努力,會達到最後80%的成果,也就是我們只要做好幾件重要的事,就可以帶來不錯的結果。 #愛森豪矩陣 是一件很好用的工具,你可以把你需要做的工作分成重要緊急、不重要緊急、不重要不緊急,不緊急不重要,當然重要緊急的事情我們必須趕快先做完,比如說工作上的業務,不緊急但重要的事情往往是我們忽略的點,比如說培養第二專長,他是你完成長期目標的關鍵。

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之後,我們要訂定「完成的樣子」

避免陷入窮忙的情況。我們往往低估完成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時間,如果以時間來分配任務其實不太準確,就像我們規定員工一天要上班8小時,就算事情做完你還需要坐在位子上裝忙。但如果我們以「事情完成的樣子」為評斷標準,你可以清楚知道自己事情要做到什麼程度,而且不會陷入過度吹毛求疵的狀況,導致浪費太多的時間在沒有效率的瑣事上。

「找出重要的事情,並有效率的完成它。」依照這個準則,你的事情會往正確的方向走。

查理蒙格在南加州大學顧爾德法學院的演講提到:「對我來說,把所有學科中的重大想法搜集起來,並使之成為我日常思維的一部分,一點都不難。但是你必須一直去實踐它,你不用它,他就會消失。我無法告訴你這幫我做了什麼,但他讓我更有建設性,使我對別人更有幫助,也讓我變得很富有,你隨便想件事,它都能幫的上忙。」

在培養閱讀習慣的過程中我也漸漸體會這種樂趣,說不上是多厲害,大概就像你發現奶油蛋黃牛肉麵竟然可以很好吃這種感覺。

#創業紀錄#當你有機會跟世界推銷自己,tryit,這是一件很好玩的一件事

「本土病例350人,校正回歸230人」忐忑的心情在看新聞的過程中一覽無遺

「我們不是防疫做的很好嗎?為什麼這種事會發生在我們身上?」

2/29是迴傳影像工作室成立的日子,身為有創業夢的我,對於確保工作室有在持續往前走非常要求,相對需要的就是自己的自律,我把年度計畫列出來、月計畫、週計畫,每週固定讓自己有些feedback,希望自己能在這過程當中不要後悔,在我可以控制的範圍當中盡力讓每一步踩的踏實。

誰知道,黑天鵝就這樣降臨在這個世上,誰也想不到,堪稱世界淨土的台灣終究也不敵病毒的干擾,確診數上升的幅度跟許多店家老闆的血壓值成正比,直到宣布三級警戒的那天,台灣開始籠罩在社會的恐慌和不確定性的霧霾之下,老字號的小吃店說倒下就倒下,連我之前最愛去的北車notch咖啡也扛不住壓力而硬生生的關門,怎麼了?大家不是前幾天才在這邊有說有笑的嗎?現在大家卻活在被病毒感染以及失業的陰霾當中,是誰啟動了這個潘朵拉的盒子?

對於影像業的我們著實也受到其中影響,扛著五六袋攝影器材,前一天還在7-11討論劇本到晚上1030的我們,一通三級警戒實施的電話,所有活動都取消了,懇求著能不能讓我們拍完這場戲卻得到無情的回應,但我知道大家都有苦衷。看到我的夥伴默默走到路邊點燃了一根菸,哎誰想要這樣呢?

所幸是我們都還有一份正職的工作,不至於收入直接歸0,這是分散風險的重要性。經過這一次也讓我想到,如果我們是做全職的,我們能夠再禁得起一次黑天鵝事件嗎?所以我在思考的是,怎麼做才不會如此脆弱不堪?我的答案是當你在做任何一件事情時,你必須要先考慮到最壞情況,並讓自己有能力當這事情發生時不至於壓垮你。以我們來看,勢必要往多角化的方向去走,這可以有很多面向,以我們影像為例,不要讓自己只受限於做其中一種類型,舉例來說我們平常都是主拍活動攝影,那麼疫情發生之後收入來源必定大受影響,但如果我們平常有接做youtube或網路影片的案子,在這個時候我們仍讓自己可以維持一定的收入。

最近很流行的斜槓生活,就是多角化的例子。網路發達替所有人帶來更多機會,當你敢於在網路上行銷你正在做的事情,你就有機會讓更多人知道你,有人說斜槓青年反映的是世代焦慮,但我認為這才是人類應該要有的學習方式,當你把斜槓這個詞拿掉,一個人會很多事情不是很正常嗎?何必把自己受限在一個領域當中?當你有機會跟世界推銷自己,try it,這是一件很好玩的一件事,也是我做任何事初衷-做出自己的品牌。

「只要有機率的事情,他就是有可能會發生,你能做的就是讓自己盡可能不會被最壞結果所影響,並學著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