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to take smart note》卡片盒筆記法這本書可以說是顛覆了我對學習的看法,想像一下你在過去學習任何東西的時候,是不是看完就放旁邊,即使是同類型的東西你也會把他視為不一樣的書籍去學習,但這時你會發現,你的知識是零散的。而這本書告訴了我們,知識應該是要連貫的,而且只要簡單透過三種基本的筆記法。這本是我認為每個人都絕對要讀過有關於學習方法的書籍。
對於如何系統化的學習的感想近日的我特別有感,因為來到一個工作新環境,原本對於學習這檔事一直都還算有信心的我,突然在如此大量的資訊轟炸下,在前幾個禮拜感覺到非常崩潰且開始思考自己究竟是哪些學習有問題?這感覺有點像是,你連續讀了五本書的新內容,而這五本書的內容你必須強迫記在腦袋裡面且活用在你的生活上,至少到現在還算撐下來了,但這讓我不禁增強了對如何學習這個主題的好奇心,究竟我應該在怎麼做?才能在突然一下子大量的資訊中學習?並整理出自己的系統,這個系統可以帶來效率,我在@瓦基推薦的這本how to take smart note裡面得到了解答,我才理解出什麼叫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一直在別人的思維框架下思考:
簡單跟大家講一下How to take smart note的作者是如何做筆記的:
1. Fleet Note
記下所有在學習時得到的所有靈感,用一次就丟掉。
2. Literature note
用自己的話記下知識的重點、盡量精簡,用自己話說出來才代表你了解了。
3. Permanent note
把fleet note、Literature note、跟過去的筆記和想法做整理,並放在一個slip-box(盒子)裡面
這三個是很簡單的架構,但重點的重點是在permanent note,他會把每次學習的Permanet note收錄起來,並與過去的筆記找出連結。你可以想像一下以往我們的學習方式是,是由上而下,比如說我跟你說這本書的重點ABC,你就記在腦袋當中,而下次學習到新的東西,你又會記下DEF的重點,也是我一直以來的學習方式,但你會發現知識是個別存在著,而不是產生連結,就算你覺得好像有點關係,但你從來沒有去思考這當中的矛盾。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一直侷限在別人思考框架下的原因,我們沒有找出個別知識的差異點、相同點,去產生出自己的思考系統,而這本書所說的是:「由下而上的思考」。
我的理解是,知識的取得是必須像貪吃蛇一樣,越吃越大,並不斷的串連起來。
就像我前面的例子,當你學到DEF的時候,你需要思考的是跟ABC有沒有什麼關聯?有的話,將他們擺在一起,沒有也沒關係,先擺著,就像組模型一樣,你只是先組了頭跟腳,剩下的會在你累積的過程中逐漸連結起來,自己的系統也在這當中建立起來。
最後分享書中的一句話:「success is make everything in control」,當每件事都可以被安排得當,你會發現你沒有這麼討厭他,反而是喜歡上這種歸納好、整理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