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所有煩惱都是來自人際關係的煩惱。我常常在想,人際是一個很奇妙的東西,從小到大,有些人身邊不乏朋友的圍繞,有些人總是獨來獨往,有些人朋友沒有很多,卻很自在的做自己,這些都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寫照,每個人都有自己最佳的相處的之道。不可否認地是,我們都希望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誰不希望能做自己同時又能得到每個人的愛戴和認同,誰不希望能夠任情緒發洩完,我卻依然擁有我想要的。
我想,我們都擁有這些權利,但誰也都不想要被這樣對待。如果能明白這點,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也不遠了,想要被如何看待,就要先這樣看待他人。
也許有些人自認為人際關係已經不錯,那麼,我想這本書可以帶給你的是,如何跟不喜歡的人處的更好。
友善是人際的基石。
想要別人對你好,你要先對別人好。所謂友善,包含對微笑待人、鼓勵、讚美、顧及對方顏面,委婉的方式告訴對方問題。當有人對你微笑,你身體會有一股暖暖的感覺,所以你也會微笑以對;當有人對你讚美、鼓勵,你會感覺到力量,所以更有動力去做一件事情;當有人善意的提醒你錯誤,你會很感謝他願意跟你講,而不是直接給你難堪,這些都是我們想要被對待的方式。
書中裡面提到了這句話:「記住,無論這個人如何錯得離譜,他自己也絕不會這麼認為。所以不應指責別人,那是傻子才幹的事情。凡聰明的人、寬大的人、優異的人,都會有足夠耐心,認真去瞭解別人」
確實,我們在錯的情況下往往就是不知道自己是錯的。即使你是對的,當眾給對方羞辱了一番,他也不會為你贏的任何友誼。
但我想很多人是,你對別人不會壞,但也沒有主動的去對別人好。我們常常會覺得說做自己就好,所以常常會產生不顧他人想法的念頭,或許你會比較快樂,但實際上卻會讓你失去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機會,首先,我們要先學會如何滿足他人的慾望。
給予人際上的認同感
讓別人多談論自己。人們對人際的慾望來自於認同感,每個人都會希望多談論自己,談談自己的生活,談談自己有興趣的東西,當別人給予正向回饋,這是一種極大的滿足感,這就是為什麼在心情不好的時候,有位朋友的傾聽能讓你感覺舒服很多。
但有多少人能夠在一個談話當中好好的放下自己,只專注在對方講話呢?
這個技能其實不好做到,你應該會常常看到有些人在一段談話當中,常常把話題圍繞在自己身上,其實這樣會讓人感受到不被尊重的感覺,你也可以看到在權力階級的場合當中,在上位的人常常居於主導對話的角色。同樣的東西適用在你在跟你的客戶談事情、與情人來往、跟小孩子對話,當你願意去談論別人有興趣的東西,對方會對你產生更多的好感。
要能作爲一位好的傾聽者,就是能保持著謙虛的態度,而且具備著換位思考的能力, 思考著:「對方想要的是什麼?」,比起直接情緒上的衝突,當你能夠去理解對方背後的原因,你能夠找出更讓雙方都受益的方法。
但如果你最後是希望能夠說服對方的,我們還要再運用一些心理學技巧。
讓他自己做出決定
讓對方成為發想者。同一個道理,自己去理解總是比別人告訴你來的深刻,我們都不喜歡被強迫塞入新的想法,即使那個想法是對你有幫助的。就像為什麼別人苦口婆心總是會聽不進去?因為我們都討厭被受到限制的感覺,所以要想說服人,我們該學著讓對方感受到自主權。
比如說,當小孩要選科系的時候,因為其他人或是父母的想法而選擇了某個科系,如果讀了不喜歡,那麼小孩很可能會覺得因為被受到控制而讀的不開心。但如果一開始是自己選擇的,即使讀了之後不喜歡,他也會認為是自己選擇的而耐心的把它讀完。
不需要告訴別人做什麼,而是讓他自己去感受。好比銷售人員在推銷產品,給予消費者選擇空間會比主動推銷來的讓別人想接受。好比在決定要不要追蹤一個粉絲團,自己追蹤一定比請別人追蹤還來的有忠誠度,身為嘗試說服別人的人,最好的方式就只要是告訴對方好處在哪裡就可以了。
哈佛商學院院長華勒斯.多納姆(Wallace Donham)說過:「進行會談前,我寧願在對方公司樓下的走道多繞兩個小時,而不是腦袋空空走入辦公室,完全不知道自己要說什麼,也不試著評估對方的動機和興趣,猜想他可能的回應方式。」
最後,想要別人怎麼對待你,你就要先那樣對待別人。你希望別人理解你,你就要先去了解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