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什麼想法怎麼辦?」
「你覺得怎麼辦?」
「我不知道。」
這是大多數學生會有的反應,當被問到有什麼想法的時候,很多人會回答說我不知道,但你有發現嗎?你不是沒想法,而是你怕提出一個爛點子。
作者說到:「我每天都會蹦出一百個想法,但大多數都十分平庸,可能只有少數幾個稱得上好點子,我不會一一去分說哪個設計好點子跟壞點子,甚至不知道怎麼分,但是我會願意去傾聽自己的想法,分享給願意彼此分享想法的人。」
這是創意的開始,當點子進到腦袋裡,你做的不是扼殺,而是細細品嚐。
先回想一下,小時候,你看到什麼東西會讓你充滿好奇心?在地上緩慢爬行的蝸牛?成功把樂高組起來的成就感?又或者一道數學題目讓你願意花好久時間在嘗試解題?記住這個感覺,這些可能都是你與生俱來的熱情來源。
想到了嗎?你的創意就從這邊出發。
熱情點燃你的創意系統
找到你童年時的天真與熱情。天真在這個社會上往往拿來當作負面的形容詞,代表說妳不夠社會化,背後其實就是在告訴你這世界其實沒有這麼簡單,但是嗎?是不是大人把這個世界想的太複雜,假如說小孩跟媽媽說我以後想當廚師,煮菜給心愛的家人吃,我想大多數的人會說你好天真好可愛,但長大後你就會知道了。
當然這邊講的天真不是說你應該就變得魯莽無知,是因為天真而感受到這樣單純的美好,想要將這樣的美好分享給其他人,而找到你的熱情所在。
西班牙廚神阿德里亞在前往法國進行受訓的時候,因緣際會受到法國名廚馬克西姆的啟發:「創意,就是絕對不複製」
他突然意識到他自己以來都是學習別人的食譜,而開始思索如何重新回歸她對於自己小時候對於家鄉泰隆尼亞美食的體驗,把原本法國高級料理的食譜都丟掉,嘗試以家鄉食材為基底,重新結合法式料理,秉著那股想要將「家鄉味帶給全世界」的熱情,成功打造自己的米其林帝國。
我們可以看到熱情常常就來自生命中一股單純的美好,你或許在品嚐某瓶美酒之後,開始鑽研如何釀造葡萄酒;或許你在某個露營的美好體驗之後,想要開始讓更多人體驗這樣子的快樂,這就是創意的開始。
這是讓你進入創造者循環的原動力。
創造者美學
熱情點燃之後將引發你不斷的創造。創造者循環是個構思、實驗、展示的過程,前面阿德里亞的故事,他構思著如何將家鄉菜結合法式料理,接著他必須進入實驗階段,將他的概念嘗試展示給大眾出來,展示出來後不是個結束,而會開始大家的公共對話,在激盪中產生出新想法,接著再進行下一輪的創造者循環。
這當中你需要做到的是「你知道這個東西很美好,但要如何用大家可以認同的方式展現出來?」我喜歡喝珍珠奶茶,那麼怎麼樣包裝珍珠奶茶才能讓大家愛上它?這就倚賴著你的創造者美學,透過每次的創造者循環,你思考如何讓大家用另一種角度看待這個產品,最終找到與大家產生共同頻率的那種方式。
當然這個過程不會很容易,你需要不斷記得那股簡單美好的感覺,在熱情消退時不斷的提醒著你,這是你的執著。
這份執著更需要有很多人共同推動。
每個人都是創作者的世界
如何將創新的力量發揮得更強大?將一群擁有同樣興趣的人聚在一起。Facebook、Youtube又或者是Blog,你的一則貼文、一支影片又或者一篇文章,都可能對世界的某個人產生影響力,透過網路向大家表達自己的美學體驗,這股能量是好的,因為更多的創新可以讓全世界看到,這也造就很多的創造力社群。
書中就有舉例「美食靜修」的這個活動,將一群廚師、美食家、美食作者聚在一起,設定一個主題,共同訂定一個規則,為食物而創造。
其實這就像是個樂團,大家懷抱著對音樂的熱愛而組在一起,或許大家喜歡的曲風不盡相同,但他們願意為了一個目標而共同創造,這當中透過想法不斷的激盪,不斷的反覆修正,他們可以創造出偉大的音樂。
「我們很少去單純討論創新的單純快樂。」書中最後講到了這句話
我們知道只靠這樣的單純快樂是不切實際的,甚至很可能導致失敗,但沒有懷抱這樣希望的人,你又如何對你的生活產生熱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