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手札》5000年的經典還真是經典啊

最近看到「讀懂一本書」裡面提到,其實很多西方書裡面的概念都是來自東方的概念。

一看我開始感興趣了。平常都看的書多半是國外的翻譯書,所以選書幾乎很少會讀到所謂東方經典,一方面認為過時了,幾千年前的東西現在怎麼可能用的上,另一方面,我想就是些許的崇洋媚外吧。但古代流傳到現在仍然有人在研讀的書,你說他能沒有價值嗎?這些歷久彌新的書或許才是最接近世界本質的道理。

「先從《論語》開始看看吧!」當然我需要些白話文翻譯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經常學習,不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嗎?學習本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但社會上怎麼會把人搞的學習是件苦差事呢?人生來就有求知的慾望,找到答案,內心富足愉悅。但當你被逼著去學習,身體當然會反抗,被逼著做任何事情,誰都不能享受吧?

我自己是大概在一年多前才慢慢開始體會到學習的美好,開始接觸到課外讀物,開始掌握讀書技巧,漸漸地,思考的角度有在提升,這當中內心充實富足,讀書突然不是件苦差事,而是發自內心的去學習。這就像是你原本不懂籃球怎麼打,等你會投球了、你會運球了,它就突然變好玩了,學習讓你掌握知識,掌握知識,快樂自然就來了。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每天省思自己,工作是否敬業?對朋友是否誠信?知識是否有開始實踐?

反思這個舉動在西方書籍上也存在不少,《創意提問力》當中提醒自己隨時有可能處在錯誤的狀態,所以隨時要反省;《斜槓青年實踐版》當中,告訴我們最好要有寫每週反省日記的習慣。如果能確實做到,德性的提升是早晚的事

孔子所講都為「以仁為本」,也就是關愛他人。所以幫別人做事,你有沒有全心全意的幫別人,答應別人的事情,有沒有搪塞敷衍?想想自己答應別人的事反而會認真做到,如果做不到我不會輕易答應,在這點應該是做得不錯。

對朋友是否誠信?自己不會隨口答應別人,答應了,就會做到。

知識是否開始實踐?老子說:「修之於身,其德乃真。」德性實踐在自己身上,才是真的。

《原子習慣》告訴大家,每天一點的進步,長期會產生巨大的複利效應。其實說的也就是實踐,實踐往往是最困難的,因為必須改變自己過去所慣性的思考模式,你需要不斷的提醒自己。

我想最近需要實踐的就是這些經典國學常識,讓自己以古代聖賢的角度去思考,去體會、更接近做人的本質。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