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是一種品牌,自媒體也是一種品牌。你需要產品,你也需要行銷,只是你的產品變成了你在網路上發布的內容,文章、影音、podcast、社群媒體貼文等等,但這些內容要怎麼來?今天我就來分享我自己經營自媒體上的一些想法。
在自媒體盛行的潮流之下,每個人都有機會經營自己的個人品牌,只要你願意出來分享你的熱情、知識,你就能成為自己的產品。他可以是你的生活日常、你家的阿貓阿狗、知識分享、笑話大師,你不一定要很有料,只要能跟某部分的觀眾有所連結,分享你的熱情,你就有機會累積粉絲,但首先,你必須先找出你對什麼事情有感覺。
感受生活
從生活找到你的內容。我自己本身是很喜歡故事的人,有時候我走在路上看到某個路人,我會開始好奇他的人生究竟是怎麼樣子?也因為這樣,我很喜歡認識新朋友,在2019年的時候我到了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當個交換學生,這是寫文章的開始。在這7個月的時間我在歐洲到處旅行,給自己一個期許就是不要害怕害怕認識新朋友,所以我玩過couch surfing,睡過不同人的家裡,在路上跟別人搭話,得到了很多的文化衝擊,而我的初衷不過也就是把這些感動記錄下來。回到經營自媒體,你必須找到感動你的東西是什麼,今天你可以什麼都不要帶走,就記住這個,這個是經營自媒體上面最重要的核心,
當然,有些人文章寫的好看,有的卻寫的平淡無奇?為什麼?重點就是那個故事,一個有故事的內容勝過其他任何的點綴。在《暢完一人公司裡面》這本書裡面有提到個例子,你信不信你沒有任何剪輯的技巧,但你跟大家講鬼故事還是會有人想來聽,因為他是一個故事,故事可以牽動人的情緒。學習說故事的方法很多,但我個人最喜歡的就是拆解,去拆解別人的故事,思考某篇文章,某支影片為什麼會讓你感動,然後運用在自己的身上。我自己在拍影片的時候也會嘗試去拆解別人的影片,比如說我要拍一支餐廳的影片,那我會去yt搜尋其他我覺得拍很好的影片,可能是他的故事很好,可能是他的燈光運用很好,我都會把這些當作是我接下來的養分。
簡化知識
用別人聽得懂的方式去說。我很喜歡一句話:「行銷就是簡化知識」,為什麼影片跟圖片永遠大於文字?因為他們易於人們吸收,人們幾乎不用什麼動腦就有辦法理解。我自己的部落格上也有在寫讀書心得,每篇都是寫的跟寫的要參加作文比賽一樣長,然後就把它全部放在ig上,更重要的是,我一開始根本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我認為,只要我維持初衷,就會吸引越來越多人來看。
直到有一天,我在ig上滑啊滑,看到其他也是在寫讀書心得的自媒體,而且文章也是落落長的那種,我直接在1秒鐘之內把它滑掉,然後,我就震驚了,我自己連看都不想看。對,ig是人們拿來娛樂的東西,你寫這麼長又難懂是要給誰看?當然這不是要大家放棄寫自己熱愛的東西,而是你要想著該用什麼方法去呈現,其他人比較好吸收?而不是把自己所有的思維過程都寫出來,如果你不能精煉出重點給你的觀眾,那麼他們就去看書就好了是吧?在這當中很棒的一件事,是你也會漸漸學會萃取重點的能力,再來不要害怕把東西展現給其他人。
你還要學會厚臉皮的心態。臉皮要怎麼厚起來?就是你不要把別人的話太往心裡去,簡單來說就是你不要玻璃心。我之前有上過一堂課叫做消費者行為,課堂上你必須實際去做問卷調查,所以我們就在大街小巷上到處搭訕別人,一開始大家都是硬著頭皮上,畢竟學生很少去做過這種類似業務的工作,像那種理都不理的我們就覺得很難過,但在問過幾十個、幾百個之後,你開始意識到,對,這很正常,沒有人有義務要停下來聽你講話,但你還是會持續問,總會有幾個願意停下來聽你講話。回到自媒體經營也是一樣,你把內容發出去,總會有人覺得好覺得壞,壞的我們自己反思,不要太玻璃心,反思就是讓你成長最好的時機,那好的我們就欣然接受,這也是讓你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最後,初衷才是走下去的關鍵。在流量不如預期,在內容受到批評的時候你很容易灰心喪志,你可能會想說我的東西根本就沒人在看,但你必須要記住一件事,你就是因為當初單純的快樂才開始分享,我就是熱愛不同人的人生故事才開始寫文章,我就是喜歡閱讀帶給我成長的感覺才開始寫書評,所以,記得把這個初心放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