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設計師》閱讀心得: 如何親手設計你想要的生活?

不要設限自己生命的可能性

生命設計師,當初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其實抱持一個懷疑的態度,生命究竟要如何設計?世界這麼地多變,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人生似乎就是在不斷地追逐當中度過。讀書時追逐著人們所謂的名校,工作時為追逐金錢而折腰,我的感覺是生命像出生時就已經被設計好,而不是設計生命,但真的是這樣嗎?這個想法已經限制了你的可能性。

每個人內心都有所謂的指標,而那樣的指標連結自你的真實想法,某些東西會吸引你,某些東西會讓你全神貫注,某些東西你就是會排斥,不過絕大部分的時候,我們沒有刻意去意識到這點,或許是打從一出生開始,社會的框架已經引領你走向人們為你鋪設好的路,一路從後面推著你,回頭發現自己已經偏離當初想走的方向。

不過不用擔心,這本書的主旨就是「運用設計思維,來打造更美的人生」,設計師的思維就是設計出產品原型,快速失敗,並在失敗中快速前進,在人生當中,首先我們必須先思考出我們的原型,工作觀和人生觀。

釐清人生的指標,人生觀和工作觀

花個時間寫一下吧,你的人生觀和工作觀,這兩個連貫你整個生活的觀念。先講人生觀,當你把人生拉長遠來看,對你來說,人生什麼事情是最重要的?陪伴家人朋友?賺錢?學習新知?人生對你的意義是什麼?從小到大各種生活體驗建構出每個人獨特的人生觀。

講講我的好了

沒辦法接受想要,卻不去改變。

說真的,我一開始花了不少時間去思考我的過去未來,有幾個人生階段讓我深信人的大腦是具有可塑性的。過去的我厭惡與人接觸,踏入新環境或是認識新朋友的環境總是讓我特別焦慮,但矛盾的是,內心又很喜歡認識新朋友的感覺,心裡羨慕著當班長的人,因為他們可以凝聚團隊向心力,與同學師長們有著比較好的人際關係,現在想起來我好像挺適合做一個業務主管。

慢慢地,我會主動去跟別人開啟對話,即使那樣的感覺在當時會讓我覺得不太自在,但很享受每個跟別人主動延續話題的時刻,前幾天也跟學校同事聊到我好像很喜歡社交之類的話,我說我喜歡阿,但我也是練出來的,背後其實也是經歷過了轉變,呼應了內心渴望跟別人產生連結的自己,我知道我想要成為那樣的人,而且嘗試之後也發現可以變成我想要的那樣,這構成我日後想做任何事情的人生觀。

再講下去會是一個很長的故事,接下來換換工作觀。

從你喜歡的事情開始,每天讓自己多做一些。

不管你正在做著什麼樣的工作,你的人生一定都有某些「好有趣」的時刻。當時一如往常的站在公車站牌等著1815的客運回家,身旁兩側的大樓因為夕陽的照射而反射出柔和的橘光,快速地按下手機快門,我獲得了一張滿意的照片,這是我人生的「好有趣」時刻,這棵攝影種子就默默地種在我的心中,只是還少了點水去灌溉。

一直到荷蘭交換的那年,某個外國朋友說:「你有沒有想過去賣你的照片,我覺得你拍得很好。」那時候是個契機點,我突然意識到,對,我喜歡拍照,但我怎麼沒有想說把它多做一點?很多人覺得當興趣就好,幹嘛這麼累,殊不知當你願意為你的興趣多做一點,那個多一點不用一定是賣錢,用它來做一點事情就好,不用完美,慢慢地,你會越來越有興趣。

我開始在旅行的途中用攝影交朋友、在沙發衝浪時主動用攝影換住宿、住airbnb時幫主人拍攝了房屋照、隨時腳步停下來紀錄感動我的瞬間,每一次的成就感,都造就了下次更多的成就感,因為你開始覺得能運用這件事情,這件你一開始有興趣的事情完成某些東西。

好,回到工作上,去尋找你在工作中讓你感到興趣或成就感的時刻,它會是你生活中的指標,去讓自己多接觸到那個時刻多一點點,下班後也可以思考,既然做那件事情我很有興趣,那我能多做些什麼?漸漸地,生活會邁向你喜歡的樣子。

想到這裡,你可以對照看看你的人生觀和工作觀有沒有衝突,比如說人生觀是把家人朋友放在前面,但工作觀卻是讓自己陷入沒達到目的不放棄的態度,或許是好事,但自己要去思考如何權衡。如果兩個觀念是相輔相成的,就像我的

「我會為我喜歡的事情,每天多做一點點,因為我是個想要就會去改變的人。」

那麼你的人生就會有個標竿,當你遇到了問題,你會知道自己是正在往想要的方向前進。

所以,花點時間想一下自己,反思一下,相信我,多了解一點自己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